【記者薛荷玉/專題報導】

今年世界環境日(6月5日)的主題是「沙漠及沙漠化」,
呼籲全球重視占地表四成的旱地保護!事實上,不只是中國有沙塵暴,
全球三大沙塵暴源區還包括撒哈拉沙漠及澳洲,深受中國沙塵暴所苦的日本科學家,
及受撒哈拉沙塵暴影響的法、德科學家,都致力於找出沙塵暴成因及防治之道。

台大大氣系系主任陳正平指出,包括黃土高原在內,全球有三大沙塵暴源區,
卻沒有一個國際性大都會像北京一樣受到如此嚴重的沙塵天氣影響,在沙塵暴期間,
男女老少都戴口罩,甚至得蒙面紗、套塑膠袋出門。

中國的沙塵暴還可越過太平洋,先到夏威夷,再抵美國本土;根據我國環保署統計,
中國沙塵暴約有六成往日、韓而去,三成五到台灣,另有5%則可飄洋過海到美國。

陳正平表示,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源區比中國源區更大,發生的沙塵暴也更可怕,
其影響所及,可遠達法國及德國的南部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、以色列、希臘及羅馬尼亞。
因此,許多鑽研沙塵暴的法國科學家,也到中國的內蒙進行相關研究。

南半球的沙塵窩則以畜牧業為主的澳洲為主,澳洲有四分之三的陸地屬於乾旱及半乾旱地區,
因森林大量砍伐,中西部沙漠化後,發生嚴重沙塵暴問題;1983年席捲墨爾本的沙塵暴,
就為此都市帶來200萬公噸塵土;90年代發生的一次沙塵暴,揚起的沙塵更環繞地球三圈。

為了治沙,澳洲發起了名為「綠色澳大利亞」的全民植樹運動,此外,
牧場也採取種種治沙策略,包括嚴格實行輪牧制度、推廣圈養制度(割草餵羊代替放羊吃草、不把草連根拔起)、
並以生態承受能力,計算出最適的畜群數量和種類,以免稅、補貼及貸款等經濟誘因,
鼓勵原住民發展「生態農場」、以植草固沙為業,發展出一套「沙漠知識經濟」。
如今被稱為大漠「紅心臟」的澳洲西北方地區,不再是一片不毛之地,近二、三年也未再發生嚴重沙塵暴。

別以為四季如春的寶島台灣沒有沙漠化問題。環保署去年在濁水溪南岸及屏東大寮河谷,
就監測到大片的「揚沙」,當時懸浮微粒的濃度不亞於沙塵暴來襲期間,如果再濫墾濫伐,
台灣恐怕很快就有「本土」沙塵暴了。

【2006-05-03/民生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remy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