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12/15

【紐約特派員傅依傑五日電】

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警告各國「莫使旱地成荒漠」,
並公布「全球荒漠展望」(World Deserts Outlook)報告,
指全球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,主因包括全球氣候變化、人類用水增加、
旅遊業興起、土地鹽化、軍事活動增加等。

聯合國祕書長安南致辭,指荒漠化是人類面臨最嚴重威脅之一。他並說,
地球40%以上土地為旱地,世界人口三分之一,近20億人,居住在旱地,
其生態、經濟和社會條件低劣。

安南說,今年是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」十周年,各國應積極面對沙漠邊緣生活面臨的挑戰。

「全球荒漠展望」報告說,地球陸地面積近4分之1為沙漠,有5億人住在這些沙漠邊緣,
比原先估計多得多。有些沙漠腹地仍處原始狀態,是地球上僅存人類未涉足的荒野。

報告說,氣候變化在沙漠地區更明顯。從1976年到2000年,
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攝氏0.45度,沙漠地區卻上升0.5到2度。
至本世紀末,許多沙漠地區降雨量預計減少10%到20%。
唯一例外是中國戈壁沙漠,其降雨量預計增加10%到15%。

報告說,滋養一些沙漠的冰川正在融化。
西藏高原的冰川預計本世紀末將減少40%到80%。在中國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伊拉克、澳大利亞等國,
抽取地下水灌溉農田,使地下水位下降,土地鹽化惡化。
例如過去30年中國塔里木河流域已有1萬2千平方公里土地鹽化。

報告說,退休人員到沙漠地區居住愈多,增加用水需求,加劇荒漠化。
修建水壩也使一些河流下游地區失去泥沙攜帶的養分,使下游土地逐漸貧瘠。
例如埃及亞斯旺水壩使尼羅河三角洲面積不斷萎縮。

不過,報告指出,荒漠化並非僅具負面影響,也有積極因素。
沙漠日照和高溫適合飼養魚蝦。例如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和以色列內格夫沙漠,
就開辦不少魚蝦飼養場。

沙漠區動植物也可能成為新藥源。生長在墨西哥西北部的尼帕草,
用海水就可澆灌,可生產出和小麥一樣的穀類。沙漠日照還可成為無汙染能源基地。
只要有一個像撒哈拉那樣的沙漠,產生的太陽能即可供全世界能源需要。

【2006-06-06/聯合晚報】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remy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