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/本報記者許佳佳】 2006.12.30 03:30 am


晶圓業者爭取兩年,政府昨天終於點頭開放零點一八微米製程登陸,
被業界解讀為「遲來的春天,但終究是春天」。

不過,面對中國已是全球半導體最大的單一市場,
開放趨勢已不可免,但政府迄今僅在低階製程上比畫,
對台系廠商而言,未必有用武之地。

零點一八微米製程的申請案,從九十四年元月起跑,
這段路長達兩年才獲同意。反對開放最力的深綠陣營人士在這項產業開放政策上,
經常提出所謂的「瓦聖納協議」,作為其限制登陸有理的佐證憑據。

但瓦聖納協議的初衷,是考量到部分獨裁國家恐以半導體設備移作軍事用途,
因此出口到特定地區,例如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,都必須以個案審查之方式,
確定其出口目的。而設備在中國大陸內流通轉讓,也必須再附上許可證明。

不過,這項協議因以美國高科技產業為主,有心的半導體廠商自然有其變通之道。
以大陸最大的半導體廠商中芯半導體為例,在二○○二年跨入零點一八微米製程時,
為避開這項約束而未向美國大廠下單,把訂單移往歐陸的瑞典、荷蘭等國家的設備商。

由於約束力道有限,瓦聖納協議在二○○四年底就已作修正,
將半導體製程設備的管制,由零點三五微米,放寬到零點一八微米;
僅有零點一八微米以下的中高階製程,需由美國政府依個案審查原則限制出口。

換言之,台灣昨天才開放零點一八微米製程,比最嚴的美國還晚兩年。

在瓦聖納協議兩年前修正同時,
由晶圓產業菁英團隊建立的中芯與宏力半導體已先後在大陸立足。
當時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就直言,政府的作法是「把老虎關成病貓」。

一項申請案慢了國際兩年的時間才開放,經濟部也承認,
去年大陸半導體已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地區,
大陸本地業者要取得先進製程技術不困難,再限制只是壓縮台灣廠商生存空間。

春天遲來,被綁手綁腳的業者只能自嘲,至少總比不來要好。
但深存於台灣各產業深層的恐懼,如果每個春天都遲到,
原本生命力十足的台灣要再開出嬌美鮮花,恐怕是強人所難。

【2006/12/30 聯合報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remy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